2010年谱写西藏新篇章
3月28日讯,春暖花开,高原大地生机盎然。为迎接3月28日第二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雪域西藏欢乐祥和,一片节日气氛。
一场场盛大的春播仪式正在西藏各地展开。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马乡设兴村村民每人手中端起一小勺糌粑撒向田地:“将糌粑撒入土地,代表着我们对丰收的期望。”他们充满信心地说。
在中华
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独特、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多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年1月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确保西藏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古老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2009年底,被誉为“西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和被称为“活史诗”的《格萨尔》史诗申遗成功,填补了西藏没有非遗项目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历史,也标志着历史悠久的藏戏和《格萨尔》史诗将从此阔步迈向世界舞台。
“过去我们是农奴,演戏就是服差役,艺人们只能靠乞讨或打短工度日。”西藏民主改革前是拉萨觉木隆藏戏班艺人的大次旦多吉如是说。
在旧西藏,民间艺人在街头卖艺被称为“乞丐喧嚣”,不仅受歧视,饿死街头的也大有人在。《格萨尔》说唱艺人就是旧西藏街头卖艺的民间艺人之一。
2007年,73岁的大次旦多吉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颁发的“藏戏传承人”证书。自退休后,老人就长年在基层指导民间藏戏班。他说:“现在是要啥有啥,我们没理由不把这项艺术很好地传承下去。”
民主改革50多年来,国家用于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达13亿多元。国家先后在西藏命名迥巴藏戏等5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和1个特色艺术之乡。截至目前,西藏已有60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3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22项代表作入选自治区级代表作名录,134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传承人名录。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学者王春焕告诉记者,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这让她为之一喜,她说:“西藏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得到了肯定,在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中,西藏特色文化必将得到很好的保护。”
高原生态有了安全屏障
根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西藏既要保护藏族的古老文化,还要保护碧水蓝天。
受高原特殊气候的影响,西藏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民主改革50多年来,国家把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朗色村背靠大山,林木资源丰富。朗色村是工布江达县第一个人均收入突破万元的村子。朗色村村支书小尼玛说,村里对村民用木柴做燃料是有严格限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生态资源。现在,在朗色村,沼气被广泛使用,2008年全村实施太阳能应用工程后,每一户都装上了太阳能灶具,爱护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2009年,国家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计划投资155亿元,实施3大类10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
截至今年1月,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的项目资金已落实了17.5亿元。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4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1.26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全区总面积的1/3强。实施了一批重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使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将给西藏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介绍,2001年至2009年,中央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投入80多亿元,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确定为西藏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我们一定要把保护西藏生态环境作为造福千秋万代的战略工程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绿色经济引领和谐发展
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西藏自治区政府已经全面禁采砂金、砂铁矿。现在西藏所有工程项目,如水电开发、矿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执行非常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制。与此同时,西藏还大力发展包括藏药、旅游业等在内的绿色生态产业。
如今,绿色经济正在雪域高原上风生水起。目前,藏药生产已实现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到产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成为西藏特色和支柱产业之一。藏医药产业销售体系初步形成,年产值达6亿多元。西藏有18家藏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能够生产360个藏药品种。
西藏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以及以藏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人文风光,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青藏铁路通车后的西藏旅游“井喷式”发展,更是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统计显示,2009年西藏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2.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旅游业的带动辐射能力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发展旅游业让我们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径,现在过的日子像在云端一样幸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珞巴族村民达林喜不自胜地告诉记者,他家去年开设了家庭旅馆,开开心心就额外赚了5000元钱。据统计,2009年西藏农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区有4.2万名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收入2.6亿元。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俞允贵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指出要“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未来几年,西藏将着力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打造一条高附加值的旅游产业链,以尽快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
阳春三月,雪域高原万象更新。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民族生活幸福和谐,雪莲花在蓝天白云下,开得更加美丽、更加璀璨。
一场场盛大的春播仪式正在西藏各地展开。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马乡设兴村村民每人手中端起一小勺糌粑撒向田地:“将糌粑撒入土地,代表着我们对丰收的期望。”他们充满信心地说。
在中华
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独特、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多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年1月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确保西藏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古老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2009年底,被誉为“西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和被称为“活史诗”的《格萨尔》史诗申遗成功,填补了西藏没有非遗项目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历史,也标志着历史悠久的藏戏和《格萨尔》史诗将从此阔步迈向世界舞台。
“过去我们是农奴,演戏就是服差役,艺人们只能靠乞讨或打短工度日。”西藏民主改革前是拉萨觉木隆藏戏班艺人的大次旦多吉如是说。
在旧西藏,民间艺人在街头卖艺被称为“乞丐喧嚣”,不仅受歧视,饿死街头的也大有人在。《格萨尔》说唱艺人就是旧西藏街头卖艺的民间艺人之一。
2007年,73岁的大次旦多吉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颁发的“藏戏传承人”证书。自退休后,老人就长年在基层指导民间藏戏班。他说:“现在是要啥有啥,我们没理由不把这项艺术很好地传承下去。”
民主改革50多年来,国家用于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达13亿多元。国家先后在西藏命名迥巴藏戏等5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和1个特色艺术之乡。截至目前,西藏已有60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3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22项代表作入选自治区级代表作名录,134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传承人名录。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学者王春焕告诉记者,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这让她为之一喜,她说:“西藏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得到了肯定,在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中,西藏特色文化必将得到很好的保护。”
高原生态有了安全屏障
根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西藏既要保护藏族的古老文化,还要保护碧水蓝天。
受高原特殊气候的影响,西藏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民主改革50多年来,国家把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朗色村背靠大山,林木资源丰富。朗色村是工布江达县第一个人均收入突破万元的村子。朗色村村支书小尼玛说,村里对村民用木柴做燃料是有严格限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生态资源。现在,在朗色村,沼气被广泛使用,2008年全村实施太阳能应用工程后,每一户都装上了太阳能灶具,爱护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2009年,国家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计划投资155亿元,实施3大类10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
截至今年1月,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的项目资金已落实了17.5亿元。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4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1.26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全区总面积的1/3强。实施了一批重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使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将给西藏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介绍,2001年至2009年,中央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投入80多亿元,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确定为西藏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我们一定要把保护西藏生态环境作为造福千秋万代的战略工程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绿色经济引领和谐发展
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西藏自治区政府已经全面禁采砂金、砂铁矿。现在西藏所有工程项目,如水电开发、矿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执行非常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制。与此同时,西藏还大力发展包括藏药、旅游业等在内的绿色生态产业。
如今,绿色经济正在雪域高原上风生水起。目前,藏药生产已实现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到产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成为西藏特色和支柱产业之一。藏医药产业销售体系初步形成,年产值达6亿多元。西藏有18家藏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能够生产360个藏药品种。
西藏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以及以藏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人文风光,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青藏铁路通车后的西藏旅游“井喷式”发展,更是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统计显示,2009年西藏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2.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旅游业的带动辐射能力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发展旅游业让我们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径,现在过的日子像在云端一样幸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珞巴族村民达林喜不自胜地告诉记者,他家去年开设了家庭旅馆,开开心心就额外赚了5000元钱。据统计,2009年西藏农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区有4.2万名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收入2.6亿元。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俞允贵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指出要“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未来几年,西藏将着力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打造一条高附加值的旅游产业链,以尽快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
阳春三月,雪域高原万象更新。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民族生活幸福和谐,雪莲花在蓝天白云下,开得更加美丽、更加璀璨。
- 上一篇:西藏星级酒店4月21日后执行最低保护价
- 下一篇:旅游局用好3.5亿元建设西藏旅游
相关文章
西藏景点
- 拉萨
-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八廓街 色拉寺 西藏博物馆
- 罗布林卡 哲蚌寺 羊八井 小昭寺 药王山
- 林芝
- 巴松措 米堆冰川 比日神山 波密 南伊沟
- 卡定沟 鲁朗林海 秀巴古堡 墨脱 南迦巴瓦
- 巨柏林 米堆冰川 雅鲁藏布大峡谷
- 日喀则
- 扎什伦布寺 帕拉庄园 绒布寺 萨迦寺
- 珠穆朗玛峰 希夏邦马 白居寺
- 卡诺拉冰川 樟木口岸 马卡鲁峰
- 山南
- 雍布拉康 羊卓雍错 昌珠寺 拿日雍错
- 拉姆拉错 敏珠林寺 桑耶寺 藏王墓 哲古湖
- 昌都
- 然乌湖 强巴林寺 仁错 孜珠寺 来古冰川
- 阿里
- 冈仁波齐 玛旁雍错 托林寺 拉昂错
- 扎达土林 古格遗址 班公错 科迦寺
- 那曲
- 纳木错 可可西里 色林错 当惹雍错
- 念青唐古拉 羌塘草原 格拉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