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改革开放 看拉萨朝佛的转经人
清晨,太阳初升,阳光洒满拉萨城。
大昭寺正门前的香炉开始冒出浓烈的桑烟,被无数信徒磨得溜光的青石板上,像往常一样又迎来了一批批磕着等身长头的信徒。还有人虔诚地绕着大昭寺转着。
此时,大昭寺广场已是熙熙攘攘。大昭寺管委会副主任、僧人尼玛次仁说:“冬季农闲时节,是朝佛的旺季,西藏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受到普遍尊重。”
信仰自由——转经筒和经幡见证
今天的西藏,到处可以看到磕长头、转经、朝佛的信教群众。善男信女悬挂的经幡、刻有佛教经文的嘛尼堆随处可见。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经堂内供奉着佛像,佛龛上摆放酥油灯、供碗等宗教用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陆续恢复了各种类型宗教节日40余个。信教群众每年自由参加萨噶达瓦节、雪顿节等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
民主改革以前,西藏的寺庙大大超出了其原本的学习佛法、研习经书、教授僧众的职能。“现在政教分开了,可以真正从学经的角度朝佛修行,更加有利于宗教的发展,信仰自由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中国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洛桑强巴活佛说。
不仅是藏传佛教,如今在西藏,信仰各种宗教的权利都得到了保证。目前,西藏共有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处,僧尼4.6万多人;清真寺4座,信众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
“在旧西藏,只能信藏传佛教,如果信仰藏传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是要以‘叛教’的罪名予以惩罚的”西藏自治区政协民族宗教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斯朗格列说:“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宗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各种宗教都有平等的发展。”
“我家就是体现。”西藏社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保罗是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上盐井村人,那里有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你看我的名字就知道,‘保罗’是天主教名字,父亲给起的。在我家,父亲信天主教,母亲信仰藏传佛教,妹妹和两个弟弟信仰天主教,我则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相处很融洽。我也从来没有因为父母的宗教信仰在工作上受到什么不良影响。”
保护与传播——学佛的路子更宽了
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等众多宗教活动场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国家都拨出大量专款进行维修。木如寺印经院、布达拉宫印经院等大型传统印经院近60家,得到继承和发展,寺院的壁画、雕刻、唐卡、经卷、法器、佛龛等宗教文化载体受到保护和修缮,大量宗教文献典籍得到抢救、整理、出版。2008年10月,投资500万元的西藏佛学院开建,将成为西藏第一所高层次藏传佛教综合性院校。
哲蚌寺管委会主任、僧人阿旺东觉说:“僧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学习佛法修行有很大促进作用。”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西藏宗教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日益走向世界。西藏宗教界人士也逐步扩大与德国、瑞典、捷克、西班牙等国家的佛事交流。
洛桑强巴说:“现在的僧人的知识和素质,是过去不能比拟的,不仅懂佛法,还懂法律;不仅懂文艺,还懂汉语,懂英文,会用计算机,文化层次和整体素质都比过去更高了。”
变和不变——大昭寺是世界的遗产
在大昭寺,尼玛次仁很出名,他会英文,会用手机上网。在游客眼中,他是个“时尚”的喇嘛。
在尼玛次仁眼里,佛教不是一潭死水,它的原则不变,方法是随时变的。
过去的大昭寺只对信教群众开放,是朝佛的圣地。现在已是旅游胜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都是新的变化,但是最终目的是不变的,就是把我们祖先几千年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他说:“佛教没有界限,文化没有界限。来大昭寺的人这么多,说明大昭寺及其代表的藏传佛教、藏文化越来越弘扬光大,大昭寺是世界的遗产。”
不仅是大昭寺,哲蚌寺的生活也同样发生着变化。
哲蚌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僧人阿旺群增说:“民主改革后最大的变化,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前做饭要用牛粪,现在用液化气了,方便、省时间。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寺院的发展,通过旅游、诊所、运输、商店等以寺养寺,这些收入都可用于寺庙的维修等。”
僧人的生活直接受益于寺庙收入的增加,每6个月寺庙会发放一次,一人一年的补贴为6000元。此外,每个僧人还都办了医疗保险。
“西藏人民有权利享受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一切成果,有权利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在这一前提下提出保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具有深厚的道德基础。”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马丽华说:“包括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和人群,都有权利分享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成果,那种要求某个地区或某些人群谢绝现代文明,永远保持贫困‘原生态’是不符合道义的。”
压题照片:布达拉宫前的朝佛人。
大昭寺正门前的香炉开始冒出浓烈的桑烟,被无数信徒磨得溜光的青石板上,像往常一样又迎来了一批批磕着等身长头的信徒。还有人虔诚地绕着大昭寺转着。
此时,大昭寺广场已是熙熙攘攘。大昭寺管委会副主任、僧人尼玛次仁说:“冬季农闲时节,是朝佛的旺季,西藏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受到普遍尊重。”
信仰自由——转经筒和经幡见证
今天的西藏,到处可以看到磕长头、转经、朝佛的信教群众。善男信女悬挂的经幡、刻有佛教经文的嘛尼堆随处可见。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经堂内供奉着佛像,佛龛上摆放酥油灯、供碗等宗教用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陆续恢复了各种类型宗教节日40余个。信教群众每年自由参加萨噶达瓦节、雪顿节等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
民主改革以前,西藏的寺庙大大超出了其原本的学习佛法、研习经书、教授僧众的职能。“现在政教分开了,可以真正从学经的角度朝佛修行,更加有利于宗教的发展,信仰自由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中国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洛桑强巴活佛说。
不仅是藏传佛教,如今在西藏,信仰各种宗教的权利都得到了保证。目前,西藏共有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处,僧尼4.6万多人;清真寺4座,信众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
“在旧西藏,只能信藏传佛教,如果信仰藏传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是要以‘叛教’的罪名予以惩罚的”西藏自治区政协民族宗教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斯朗格列说:“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宗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各种宗教都有平等的发展。”
“我家就是体现。”西藏社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保罗是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上盐井村人,那里有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你看我的名字就知道,‘保罗’是天主教名字,父亲给起的。在我家,父亲信天主教,母亲信仰藏传佛教,妹妹和两个弟弟信仰天主教,我则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相处很融洽。我也从来没有因为父母的宗教信仰在工作上受到什么不良影响。”
保护与传播——学佛的路子更宽了
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等众多宗教活动场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国家都拨出大量专款进行维修。木如寺印经院、布达拉宫印经院等大型传统印经院近60家,得到继承和发展,寺院的壁画、雕刻、唐卡、经卷、法器、佛龛等宗教文化载体受到保护和修缮,大量宗教文献典籍得到抢救、整理、出版。2008年10月,投资500万元的西藏佛学院开建,将成为西藏第一所高层次藏传佛教综合性院校。
哲蚌寺管委会主任、僧人阿旺东觉说:“僧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学习佛法修行有很大促进作用。”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西藏宗教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日益走向世界。西藏宗教界人士也逐步扩大与德国、瑞典、捷克、西班牙等国家的佛事交流。
洛桑强巴说:“现在的僧人的知识和素质,是过去不能比拟的,不仅懂佛法,还懂法律;不仅懂文艺,还懂汉语,懂英文,会用计算机,文化层次和整体素质都比过去更高了。”
变和不变——大昭寺是世界的遗产
在大昭寺,尼玛次仁很出名,他会英文,会用手机上网。在游客眼中,他是个“时尚”的喇嘛。
在尼玛次仁眼里,佛教不是一潭死水,它的原则不变,方法是随时变的。
过去的大昭寺只对信教群众开放,是朝佛的圣地。现在已是旅游胜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都是新的变化,但是最终目的是不变的,就是把我们祖先几千年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他说:“佛教没有界限,文化没有界限。来大昭寺的人这么多,说明大昭寺及其代表的藏传佛教、藏文化越来越弘扬光大,大昭寺是世界的遗产。”
不仅是大昭寺,哲蚌寺的生活也同样发生着变化。
哲蚌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僧人阿旺群增说:“民主改革后最大的变化,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前做饭要用牛粪,现在用液化气了,方便、省时间。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寺院的发展,通过旅游、诊所、运输、商店等以寺养寺,这些收入都可用于寺庙的维修等。”
僧人的生活直接受益于寺庙收入的增加,每6个月寺庙会发放一次,一人一年的补贴为6000元。此外,每个僧人还都办了医疗保险。
“西藏人民有权利享受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一切成果,有权利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在这一前提下提出保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具有深厚的道德基础。”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马丽华说:“包括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和人群,都有权利分享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成果,那种要求某个地区或某些人群谢绝现代文明,永远保持贫困‘原生态’是不符合道义的。”
压题照片:布达拉宫前的朝佛人。
- 上一篇: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今年开工修路
- 下一篇:2009藏历新年手机短信(全)
相关文章
西藏景点
- 拉萨
-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八廓街 色拉寺 西藏博物馆
- 罗布林卡 哲蚌寺 羊八井 小昭寺 药王山
- 林芝
- 巴松措 米堆冰川 比日神山 波密 南伊沟
- 卡定沟 鲁朗林海 秀巴古堡 墨脱 南迦巴瓦
- 巨柏林 米堆冰川 雅鲁藏布大峡谷
- 日喀则
- 扎什伦布寺 帕拉庄园 绒布寺 萨迦寺
- 珠穆朗玛峰 希夏邦马 白居寺
- 卡诺拉冰川 樟木口岸 马卡鲁峰
- 山南
- 雍布拉康 羊卓雍错 昌珠寺 拿日雍错
- 拉姆拉错 敏珠林寺 桑耶寺 藏王墓 哲古湖
- 昌都
- 然乌湖 强巴林寺 仁错 孜珠寺 来古冰川
- 阿里
- 冈仁波齐 玛旁雍错 托林寺 拉昂错
- 扎达土林 古格遗址 班公错 科迦寺
- 那曲
- 纳木错 可可西里 色林错 当惹雍错
- 念青唐古拉 羌塘草原 格拉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