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西藏传奇历程
如果为沧海桑田这个词找一个家,西藏最合适不过了。从一片浅海到地球之巅,青藏高原的海陆变迁足以令地质学家赞叹。然而,正是特殊的地理特点造就了西藏特殊的历史与文化。相对严酷的生活环境成就了称雄一时的吐蕃王朝,特色鲜明的藏传佛教征服了蒙古帝国的君主。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仍然没有确定边界,而这段边界的争端与西藏的地理、历史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地理特点改变历史, 民族性格源于自然。
在世界最高的高原上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主要是因为其高海拔和与之相联系的寒冷气候。记者从北京出发时,海拔表显示的数值是70,到拉萨时海拔已提升至3600多米。到后藏的萨迦采访时,海拔已达到4300多米。从实际情况看,西藏自治区4/5以上的土地海拔超过4000米。其实,在三四百万年前,青藏地区平均海拔为1000米左右,经过几百万年的强烈隆起,青藏高原成了当今世界最高的高原。正是由于海拔高的原因,记者在西藏各地采访时,经常感觉氧气不够用。不过,缺氧并不是来访者的专利,在登上藏王墓和藏王宫雍布拉康过程中,记者不时看到当地藏民和喇嘛停在半路上喘着粗气休息。路是西藏的另一道风景,从日喀则到萨迦的路就让人记忆深刻。记者乘坐的车翻山时一边是山涧,另一边是挂在悬崖上的冰瀑,遇到洪水冲毁路面的地段,车子还要从碎石上颠簸而行。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由于路远司机在盘山路上也把车开到时速八九十公里。拐弯时,车子开始漂移,司机硬生生往回拉。在从萨迦回来的路上,记者身边多了一个胖大的喇嘛和一个强壮的藏族大汉。不过,即便多了三四百斤重量,汽车还按照那个速度行进。在路上,每次漂移时,几百斤的重量压向记者,把肺里仅有的那点空气都挤出去了。记者几次想下车喘口气,但司机说马上就到了。在这种期望中,一直又跑了100多公里才到。下了车才明白,西藏不同于北京,司机说的快到了和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是有差别的。
西藏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也泾渭分明,藏北高寒荒寂;东南部高山峡谷的垂直自然带更迭显著;南缘山地海拔较低,一派南国风光;自治区腹地有很多湿地和河谷冲积平原。西藏自治区原气象局局长索朗多吉对记者说,青藏高原的另一大特点是通过对季风的影响而影响整个中国和亚洲的气候。因此,西藏是气象观测的最佳地点,一些国外气象学家非常希望到西藏采集气象数据,或得到西藏提供的气候数据。
地理影响西藏的变迁
从地理上看,吐蕃王朝起家于山南地区的雅砻河谷地带。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这里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先天优势,让吐蕃先民在西藏腹地率先崛起。之后,松赞干布将都城迁到了自然条件更好、与外界交往更便利、更利于控制归顺部族的拉萨。此时吐蕃的强大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强悍的军队,另一个就是来自阿里的原始宗教苯教。吐蕃人是由西藏各个地区的人不断融合形成的,这些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原住民没有强悍的性格是很难生存下来的。除此之外,吐蕃历代赞普所尊崇的苯教来自藏北阿里地区,它是人们生存常受到自然威胁时产生的一种自然崇拜,能够巩固王权、安抚百姓。吐蕃的强大引起了唐朝的不安,为稳定西部边疆,唐太宗力主唐蕃友好。而松赞干布也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他的另外三位王妃也都来自各踞一方、实力很强的三个部族。吐蕃王朝的政权由此得到极大稳固。
经过几百年的割据,西藏再度统一已经到了元代。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统治者就十分重视西藏和藏传佛教,一方面是因为统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后,蒙古的战略重点是中亚和欧洲地区,拉拢西藏可以牵制南宋,为统一全国做准备;另一方面,蒙古统治者已经在寻找一种能够帮其“治国”的宗教代替原始的萨满教。正是迎合了这一需要,后藏的萨迦派崛起并统一了西藏。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自元以后,历经明、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在世界最高的高原上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主要是因为其高海拔和与之相联系的寒冷气候。记者从北京出发时,海拔表显示的数值是70,到拉萨时海拔已提升至3600多米。到后藏的萨迦采访时,海拔已达到4300多米。从实际情况看,西藏自治区4/5以上的土地海拔超过4000米。其实,在三四百万年前,青藏地区平均海拔为1000米左右,经过几百万年的强烈隆起,青藏高原成了当今世界最高的高原。正是由于海拔高的原因,记者在西藏各地采访时,经常感觉氧气不够用。不过,缺氧并不是来访者的专利,在登上藏王墓和藏王宫雍布拉康过程中,记者不时看到当地藏民和喇嘛停在半路上喘着粗气休息。路是西藏的另一道风景,从日喀则到萨迦的路就让人记忆深刻。记者乘坐的车翻山时一边是山涧,另一边是挂在悬崖上的冰瀑,遇到洪水冲毁路面的地段,车子还要从碎石上颠簸而行。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由于路远司机在盘山路上也把车开到时速八九十公里。拐弯时,车子开始漂移,司机硬生生往回拉。在从萨迦回来的路上,记者身边多了一个胖大的喇嘛和一个强壮的藏族大汉。不过,即便多了三四百斤重量,汽车还按照那个速度行进。在路上,每次漂移时,几百斤的重量压向记者,把肺里仅有的那点空气都挤出去了。记者几次想下车喘口气,但司机说马上就到了。在这种期望中,一直又跑了100多公里才到。下了车才明白,西藏不同于北京,司机说的快到了和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是有差别的。
西藏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也泾渭分明,藏北高寒荒寂;东南部高山峡谷的垂直自然带更迭显著;南缘山地海拔较低,一派南国风光;自治区腹地有很多湿地和河谷冲积平原。西藏自治区原气象局局长索朗多吉对记者说,青藏高原的另一大特点是通过对季风的影响而影响整个中国和亚洲的气候。因此,西藏是气象观测的最佳地点,一些国外气象学家非常希望到西藏采集气象数据,或得到西藏提供的气候数据。
地理影响西藏的变迁
从地理上看,吐蕃王朝起家于山南地区的雅砻河谷地带。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这里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先天优势,让吐蕃先民在西藏腹地率先崛起。之后,松赞干布将都城迁到了自然条件更好、与外界交往更便利、更利于控制归顺部族的拉萨。此时吐蕃的强大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强悍的军队,另一个就是来自阿里的原始宗教苯教。吐蕃人是由西藏各个地区的人不断融合形成的,这些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原住民没有强悍的性格是很难生存下来的。除此之外,吐蕃历代赞普所尊崇的苯教来自藏北阿里地区,它是人们生存常受到自然威胁时产生的一种自然崇拜,能够巩固王权、安抚百姓。吐蕃的强大引起了唐朝的不安,为稳定西部边疆,唐太宗力主唐蕃友好。而松赞干布也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他的另外三位王妃也都来自各踞一方、实力很强的三个部族。吐蕃王朝的政权由此得到极大稳固。
经过几百年的割据,西藏再度统一已经到了元代。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统治者就十分重视西藏和藏传佛教,一方面是因为统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后,蒙古的战略重点是中亚和欧洲地区,拉拢西藏可以牵制南宋,为统一全国做准备;另一方面,蒙古统治者已经在寻找一种能够帮其“治国”的宗教代替原始的萨满教。正是迎合了这一需要,后藏的萨迦派崛起并统一了西藏。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自元以后,历经明、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相关文章
西藏景点
- 拉萨
-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八廓街 色拉寺 西藏博物馆
- 罗布林卡 哲蚌寺 羊八井 小昭寺 药王山
- 林芝
- 巴松措 米堆冰川 比日神山 波密 南伊沟
- 卡定沟 鲁朗林海 秀巴古堡 墨脱 南迦巴瓦
- 巨柏林 米堆冰川 雅鲁藏布大峡谷
- 日喀则
- 扎什伦布寺 帕拉庄园 绒布寺 萨迦寺
- 珠穆朗玛峰 希夏邦马 白居寺
- 卡诺拉冰川 樟木口岸 马卡鲁峰
- 山南
- 雍布拉康 羊卓雍错 昌珠寺 拿日雍错
- 拉姆拉错 敏珠林寺 桑耶寺 藏王墓 哲古湖
- 昌都
- 然乌湖 强巴林寺 仁错 孜珠寺 来古冰川
- 阿里
- 冈仁波齐 玛旁雍错 托林寺 拉昂错
- 扎达土林 古格遗址 班公错 科迦寺
- 那曲
- 纳木错 可可西里 色林错 当惹雍错
- 念青唐古拉 羌塘草原 格拉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