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八廓街的"藏漂"姑娘 享受别样风韵
3月29日讯,新疆乌鲁木齐姑娘丹丹的酒吧位于拉萨八廓街附近一个幽僻的窄巷里。十几平米的小屋内被充满藏式风情的家具、灯饰和布艺装点得流光溢彩。开酒吧仅仅为了维持基本生活,多数时间,丹丹是在街上晒太阳、闲逛。
像丹丹这样为享受藏地风情而生活在西藏的外来者被当地人称为"藏漂"。"藏漂"一族是拉萨城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漂在西藏"的外来者,既体现了拉萨独特的精神魅力,又给这个城市的文化增添了别样风韵。
丹丹第一次到拉萨是在2007年,她一下就喜欢上了这儿的一切: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缓慢的生活节奏。此后,每年,她都会和朋友一起找时间在拉萨小住。几个月前,她终于盘下一个小酒吧,准备长期在这里"漂"下去。
丹丹的经历是"藏漂"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很多在内地城市生活的人,偶然来到拉萨,就被这里的文化风情和生活方式所深深吸引,他们或者像候鸟一样在居住地和拉萨之间往返,或者干脆放弃从前的生活,以散淡的心情留在拉萨享受自由而轻松的生活。据本地的文化人士观察,"藏漂"的流动性很大,每年保持在二三百人。
作家羽芊曾经就是"藏漂"中的一员。1999年,她从部队复员到拉萨探亲,对这个城市"一见钟情",立刻留了下来,开始了"藏漂"的生涯。2008年,她的以藏族婚俗和"藏漂"故事为主要内容的5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藏婚》,在腾讯网上连载,受到网友追捧。
羽芊认为,"藏漂"可分为以下几类人群:对内地都市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方式心生厌倦,或者在情感生活中受到伤害的人们,他们试图在拉萨这方"净土"上得到慰藉,疗治精神伤口;受到西藏独特文化吸引的自由艺术家,以西藏的自然景观、宗教历史、民间风情作为创作的资源和灵感;有钱而有闲的旅行家--"驴友",定期聚在一起到西藏探险观光。
在这群人中,虽然其无论社会阅历、教育背景和思想行为方式都有很大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有较强烈的精神追求,都受到西藏乃至拉萨城市文化的强烈吸引。
羽芊为了准备创作素材曾对"藏漂"进行过深入调查,并有一段时间和他们"漂"在一起。这些"藏漂"千奇百怪的人生深深地吸引了她。一个外号叫"鸡毛"的"藏漂",常年在内地与拉萨之间往返。在他所定居的城市里,他在一家规模很大的外资企业担当空调维修工程师,天天衣冠楚楚,是受人羡慕的"成功人士"。而"漂"在拉萨的几月里,他整日身着铠甲,头戴锦鸡羽毛,背着弓箭,骑着一个修饰得很另类的自行车,旁若无人地在街上游荡,俨然是愤世嫉俗的行为艺术家。"藏漂"的生活是他得以缓解现代生活压力的有效方式。
事实上,"藏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生活在内地的人们发现,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拉萨的流动人口很少,城市既有物质生活必要的舒适性,但又保持了历史文化的完整性,且不过分功利,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一些匆匆的过客也能被激发灵感创作出传世佳作,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以《西藏组画》出名的画家陈丹青。
自由摄影家葛加林长年在中国西部拍摄创作,三次穿越西藏阿里无人区,七次抵珠穆朗玛峰6200米地区,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温普林,以摄影、编书、编画册为业,创作了反映西藏宗教文化的系列作品《巴伽活佛》《苦修者的圣地》和《茫茫转经路》。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拉萨"藏漂"的闲适生活是否会有所改变?当地的文化人士认为,拉萨所拥有的深厚历史传统将与社会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拉萨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保持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价值取向,仍将是现代人的"心灵净土"。
像丹丹这样为享受藏地风情而生活在西藏的外来者被当地人称为"藏漂"。"藏漂"一族是拉萨城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漂在西藏"的外来者,既体现了拉萨独特的精神魅力,又给这个城市的文化增添了别样风韵。
丹丹第一次到拉萨是在2007年,她一下就喜欢上了这儿的一切: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缓慢的生活节奏。此后,每年,她都会和朋友一起找时间在拉萨小住。几个月前,她终于盘下一个小酒吧,准备长期在这里"漂"下去。
丹丹的经历是"藏漂"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很多在内地城市生活的人,偶然来到拉萨,就被这里的文化风情和生活方式所深深吸引,他们或者像候鸟一样在居住地和拉萨之间往返,或者干脆放弃从前的生活,以散淡的心情留在拉萨享受自由而轻松的生活。据本地的文化人士观察,"藏漂"的流动性很大,每年保持在二三百人。
作家羽芊曾经就是"藏漂"中的一员。1999年,她从部队复员到拉萨探亲,对这个城市"一见钟情",立刻留了下来,开始了"藏漂"的生涯。2008年,她的以藏族婚俗和"藏漂"故事为主要内容的5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藏婚》,在腾讯网上连载,受到网友追捧。
羽芊认为,"藏漂"可分为以下几类人群:对内地都市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方式心生厌倦,或者在情感生活中受到伤害的人们,他们试图在拉萨这方"净土"上得到慰藉,疗治精神伤口;受到西藏独特文化吸引的自由艺术家,以西藏的自然景观、宗教历史、民间风情作为创作的资源和灵感;有钱而有闲的旅行家--"驴友",定期聚在一起到西藏探险观光。
在这群人中,虽然其无论社会阅历、教育背景和思想行为方式都有很大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有较强烈的精神追求,都受到西藏乃至拉萨城市文化的强烈吸引。
羽芊为了准备创作素材曾对"藏漂"进行过深入调查,并有一段时间和他们"漂"在一起。这些"藏漂"千奇百怪的人生深深地吸引了她。一个外号叫"鸡毛"的"藏漂",常年在内地与拉萨之间往返。在他所定居的城市里,他在一家规模很大的外资企业担当空调维修工程师,天天衣冠楚楚,是受人羡慕的"成功人士"。而"漂"在拉萨的几月里,他整日身着铠甲,头戴锦鸡羽毛,背着弓箭,骑着一个修饰得很另类的自行车,旁若无人地在街上游荡,俨然是愤世嫉俗的行为艺术家。"藏漂"的生活是他得以缓解现代生活压力的有效方式。
事实上,"藏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生活在内地的人们发现,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拉萨的流动人口很少,城市既有物质生活必要的舒适性,但又保持了历史文化的完整性,且不过分功利,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一些匆匆的过客也能被激发灵感创作出传世佳作,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以《西藏组画》出名的画家陈丹青。
自由摄影家葛加林长年在中国西部拍摄创作,三次穿越西藏阿里无人区,七次抵珠穆朗玛峰6200米地区,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温普林,以摄影、编书、编画册为业,创作了反映西藏宗教文化的系列作品《巴伽活佛》《苦修者的圣地》和《茫茫转经路》。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拉萨"藏漂"的闲适生活是否会有所改变?当地的文化人士认为,拉萨所拥有的深厚历史传统将与社会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拉萨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保持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价值取向,仍将是现代人的"心灵净土"。
- 上一篇:拉萨雪顿节打造“西藏旅游文化节”
- 下一篇: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绿色环保产业上
相关文章
西藏景点
- 拉萨
-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八廓街 色拉寺 西藏博物馆
- 罗布林卡 哲蚌寺 羊八井 小昭寺 药王山
- 林芝
- 巴松措 米堆冰川 比日神山 波密 南伊沟
- 卡定沟 鲁朗林海 秀巴古堡 墨脱 南迦巴瓦
- 巨柏林 米堆冰川 雅鲁藏布大峡谷
- 日喀则
- 扎什伦布寺 帕拉庄园 绒布寺 萨迦寺
- 珠穆朗玛峰 希夏邦马 白居寺
- 卡诺拉冰川 樟木口岸 马卡鲁峰
- 山南
- 雍布拉康 羊卓雍错 昌珠寺 拿日雍错
- 拉姆拉错 敏珠林寺 桑耶寺 藏王墓 哲古湖
- 昌都
- 然乌湖 强巴林寺 仁错 孜珠寺 来古冰川
- 阿里
- 冈仁波齐 玛旁雍错 托林寺 拉昂错
- 扎达土林 古格遗址 班公错 科迦寺
- 那曲
- 纳木错 可可西里 色林错 当惹雍错
- 念青唐古拉 羌塘草原 格拉丹东